硬件学习记录

记录

绘制电路图

给元件添加封装

批量添加封装方法:

  1. 点一个元件,例如电容,双击👉弹出界面的右下角表格下👉Add👉选择Footprint👉右上角,浏览👉选择对应的封装,并复制下来

  2. 现在知道了电容的封装,然后右键👉查找相似对象👉确定👉下拉,在Object Specific的Current Footprint对应空内,粘贴封装的名字

  3. 不行的话就挨个安装封装

封装管理器

点击工具👉封装管理器👉看看Current Footprint有没有漏封装的

导入PCB文件

左上角,文件👉Import👉DXF/DWG👉新弹出窗口中,单位选mm👉下面表格的PCB层那列都改成Multi-Layer👉确定

先把板框转出来

选板框👉双击👉改成机械层1

所有框和机械孔都改了

定义板子形状

点边框👉Tab👉

单片机相关电路学习

上拉电阻的选择

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692361fd9c307b7e9fcf43a.png 大家可以看到复位电路中电阻R1=10k时RST是高电平 ,而当R1=50时RST为低电平,很明显R1=10k时是错误的,单片机一直处在复位状态时根本无法工作。出现这样的原因是由于RST引脚内含三极管,即便在截止状态时也会有少量截止电流,当R取的非常大时,微弱的截止电流通过就产生了高电平。

电容特性:通高频,阻低频,通交流,阻直流

LED串联电阻计算

通常红色贴片LED:电压1.6V-2.4V,电流2-20mA,在2-5mA亮度有所变化,5mA以上亮度基本无变化。 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69238c8d9c307b7e900abf7.png

端口不够用的情况

这时可以借助扩展芯片来实现,比如三八译码器74HC138来拓展 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69238f4d9c307b7e900e72b.png

滤波电容

滤波电容分为高频滤波电容和低频滤波电容。

1、高频滤波电容一般用104容(0.1uF),目的是短路高频分量,保护器件免受高频干扰。普通的IC(集成)器件的电源与地之间都要加,去除高频干扰(空气静电)。

2、低频滤波电容一般用电解电容,目的是去除低频纹波,存储一部分能量,稳定电源。大多接在电源接口处,大功率元器件旁边,如:USB、1602背光显示。耐压值至少高于系统最高电压的2倍。

三极管的作用

  1. 开关作用 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6923980d9c307b7e901a6d8.png 文章链接:掌握单片机必学的九大基础电路 - 控制/MCU - 电子发烧友网 (elecfans.com) 后续的有时间学一下

元图摩托电路学习记录

二极管导通相当于导线

一组并联电容给电源滤波

电源接入后,先并联连接一组电容,一个特别大的电解电容,一个大的电容,一个小的电容 同时,这一组电容接地 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6947188d9c307b7e9aa32c6.png

常用引脚命名及含义

  • VIN(Voltage Input):电源输入
  • BST(Bootstrap):连接BST电容,内部的高端开关驱动电路提供电荷泵升压所需的电源
  • SW(Switch or Switch Node):开关引脚,控制开关通断,实现电压升降,继而输出PWN信号
  • EN(Enable):使能,控制芯片工作状态,通常是低电平有效
  • RT(Retime或Timing Resistor):定时电阻???
  • GND(Ground):接地
  • EP(Exposed Pad):散热焊盘???
  • SS(Soft-Star)软启动引脚,通过外接电容可以控制芯片输出电压上升的时间,有助于避免启动时的电流冲击
  • FB(Feedback): 反馈引脚,用于连接到输出电压的分压网络,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,以维持输出电压的稳定

MOS管

有三个管脚:源极S(source)、栅极G(Gate)和漏极(Drain) https://pic.imgdb.cn/item/6694b6d3d9c307b7e9fcdc66.png 记忆方式:

  • PMOS:P,积极的,正向,源极S到漏极D
  • NMOS:N,消极的,逆向,漏极到源极

同时,在MOS管中,沟道与寄生二极管的方向相同,而电流方向与二极管方向相反,所以就可以利用MOS管的电流方向,确定沟道方向和寄生二极管的方向

  • 交叉线最多的是源极
  • 只需要比较栅极G和源极S的电压就可以确定MOS管能不能导通 例如:
    • 对于PMOS,电流从源极到漏极,所以从源极到漏极电压逐渐降低,故有源极S>栅极G>漏极D,适合源极接电源的情况
      • 也就是说,UGS<0时,PMOS导通
    • 对于NMOS,电流从漏极到源极,所以从漏极到源极电压逐渐降低,故有漏极D>栅极G>源极S,适合源极接地的情况
      • 也就是说,UGS>0时,NMOS导通

MCU芯片管脚定义基本常识

1. 输入口(Input)

对地电阻和对VDD电阻无穷大的端口,状态完全由外部电路决定

  • 此脚不用时不能悬空,视工作情况,要么接地,要么接VDD

2. 输出口(Output)

可由程序设定为输出高或输出低

  • 在负载范围内,输出高时的电压约等于VDD,输出低时的电压约等于VSS
  • 此脚不用时可悬空

3. 有内部上拉的输入口(Pull-high)

相当于在芯片内部接了一个150K左右的电阻到VDD

  • 因此与普通输入口相比,Pull-high在外围悬空的情况下测量电压接近VDD
  • 有内部上拉的输入口不用时可以悬空
    • 普通输入口在外围悬空的情况下测量电压不确定,在VSS~VDD之间变化,普通输入口实际用时不能悬空

4. 开漏输出(Open-dnain)

  • 输出低时对VSS阻抗极低,在负载范围内近似于VSS
  • 输出高时对VSS和VDD阻抗视为无穷大,输出电压取决于外部电路提供的电压(最大为芯片极限存受电压)

5. I/O口

既是输入口又是输出口,不同时候不同状态,视工作情况考虑外部电路

  • 此脚有输入状态
0%